来源:资质荣誉 发布时间:2024-09-28 19:35:45 阅读量:1
2022年,公司经营按照整体规划有序开展,分别在产品研制、产品生产、市场拓展、人才教育培训、规范内部管理等方面积极组织并且开展工作。2022年宏观经济和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公司经营情况,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经营业绩较上年有所下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配电网逐渐向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能源互联配电网及新型配电系统的方向发展,也正在向“现代智慧配电网”发展。
从2021年初开始,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支撑能源互联网公司建设的总体方针,数字化是适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趋势的必然选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层次地融合、大范围的应用,能源转型的数字化、智能化特征进一步凸显。无论是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和消纳要求,还是支撑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交互式、移动式设施广泛接入,都需要以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
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加速了行业对智能化配电设备的需求,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调整并加强核心业务开发团队,同时积极开展与外部研发团队合作。
1、继续加强产品迭代研发:随公司产品的推广,应用场景持续不断的增加,公司持续加强产品迭代升级,包括基于5G通信版本、基于量子加密版本、基于北斗通信版本、基于电力专网通信版本、20kV版本、计量型智能柱上开关,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需求。
2、加强新产品新需求跟踪与研究:结合行业客户的真实需求,公司在共箱式环保气体柱上开关、一二次深层次地融合智能环网柜等方面积极开展研发,多项新产品已经取得第三方机构检测报告。
3、公司积极开展其他新技术的跟踪与研发,以储备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的需求,最重要的包含:不一样的材质高精度电子传感器、不同结构外置电容取电装置、软件平台核心共用组件及算法等。
4、聚焦及加强研发团队:公司于2022年初对原有系统集成板块、大数据板块团队实施了剥离,同时也加强了公司智能配电网板块各研发团队建设,最重要的包含一次研发团队、二次研发团队、传感器研发团队、通信研发团队,以及配套的检试验及生产试制团队。
5、加强与外部研发团队合作:公司继续积极开展与外部团队合作,开展前沿性技术探讨研究,包括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行业内其他优秀企业等。
多年来,公司依靠出色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获得了网省电力公司的认可,为提升产品渗透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针对成熟客户继续加强服务质量及市场沟通活动,加强客户回访及产品运行跟踪。
在新市场区域的拓展方面,公司各销售团队积极开展市场宣传、试点、投标等活动,以宣传公司品牌及增加客户印象,争取更多新用户。同时热情参加国网公司、南方电网的投标资格审核活动。报告期内,公司已通过:
1、国网公司10kV柱上断路器、接地短路故障指示器、配电终端FTU、环网柜的资质能力核实;
2、国网公司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10kV柱上断路器(空气绝缘)、10kV柱上断路器(空气绝缘)优质、配电终端(FTU)、接地短路故障指示器的联合资格预审;
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已在浙江、江苏、福建、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冀北、湖南、内蒙古、新疆等多个省份实现了订单。
公司很注重品牌的塑造及宣传,积极参加行业协会、用户主办的多项专业展会,并参加产品、解决方案展出及演讲活动,公司通过主流专业方面技术期刊等多种渠道作为窗口,使公司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够在行业中得以宣传。公司参与多项行业团体标准编制活动,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参与编制并已经发布的团体标准达11项,并有多项参与编制的团体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
随着新能源及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也积极开展探索及研究工作,借助联合行业头部团队快速切入,为后续公司发展提前布局。同时,公司成立了储能产品部,负责探索储能业务发展应用新场景。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的提高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一直在优化管理流程、管理制度,全面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重视产品的质量的同时也注意提升环境及员工保护。
2022年,依据公司发展需求完善修订了一系列制度,最重要的包含《公司章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信息公开披露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防范控制股权的人及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管理制度》《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制度》等。
公司成立健全了内控、内审的相关制度、流程,并设立了专门的岗位,定期、不定期对公司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及审计,有效规范了公司的各项管理。
公司募投项目包括泉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上海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其中,泉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于2022年9月结项。上海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中。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相应募集资金管理也严格按照相应管理办法专户专用。
有三个项目通过上海市松江区经信委的立项审核:松江区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共性研究、松江区总部经济企业-大企业总部、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项-服务型制造。
公司主要是做配电网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力应用软件研发及实施等信息化服务。
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采用智能配电设备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的需求持续增长,将配电网一次设备与传感器、通信模块、加密模块、就地研判模块等高度集成,使其传感器化、智能化、数字化慢慢的变成了行业共识。公司依托在数字化、智能化、物联化方面的技术积累,持续将主营业务聚焦在配电网智能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领域,将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作为主体业务目标,通过智能化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来实现对配电网线路故障的准确研判、定位和隔离,以减少停电次数、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供电的快速响应能力。
公司核心产品——智能柱上开关,实现了传统电气开关与物联传感设备、边缘计算、工业控制设备的融合,从而使柱上开关具备了人机互联能力、终端研判能力及深度集成化的特点,能高效地在终端进行故障研判、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并且实现远程人机交互。该产品自投入市场以来已经安装并投运了9万余套,且运行稳定、可靠,获得用户的认可。
目前公司配电网智能设备主要有智能柱上开关、故障指示器、线路运作时的状态智能分析装置、接地故障研判辅助装置等。
公司智能柱上开关由柱上开关本体、控制终端和配套软件组成。该产品具有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四遥”)等功能,能实时监测配网线路三相电压、电流、功率、电能量及零序电压电流等运行数据,对数据来进行加工处理、研判故障类型并作出相应的分合动作,快速就地隔离故障并保护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同时,对于采集信息、故障信息、处理结果与配网数据主站进行双向通信,完成采集、处理、上传和执行的功能。
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及深化应用开发,该产品已经具有多个版本以适应更多需求场景,包括:基于5G通信版本、基于量子加密版本、基于北斗通信版本、基于电力专网通信版本、20kV版本、计量型智能柱上开关等。
公司故障指示器为暂态特征型故障指示器,属于二次设备,安装于配电线路、电缆环网柜及分支箱上。
公司故障指示器具有遥信、遥测(“二遥”)等功能,当线路发生短路、断路、接地故障时,故障指示器可准确监测到故障特征信号,自主故障研判后形成告警信息,上传给电力公司后台数据主站,主站系统将故障信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现场检修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点,从而缩短检修人员故障查找时间、快速排除一些故障、恢复供电。
线路运作时的状态智能分析装置由线路状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线路智能分析控制终端组成,应用于10kV电缆配电线路开闭所、环网柜中,具备短路、单相接地、缺相及过压故障研判,电量数量自动集采等功能,可实现配电网电缆线路故障研判、告警定位,提高配网故障抢修效率及同期线损管理水平。
接地故障研判辅助装置通过对非故障相和大地之间短时投切一个一定阻值的电阻,人为把单相接地故障变成多次经电阻和大地的瞬时性相间“短路”,从而将对地电流放大几十倍,在实际应用中与故障指示器配合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公司凭借多年电力行业的项目经验和对电力行业客户需求的了解,为电力客户提供专业的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并在服务中积累对用户的管理、需求的理解。
公司IoT通信研发产品为电力标准化通信模块,将通信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将控制与通信协议进行分离,便于各模块标准化和后期功能扩展,出现问题易于排查;可以广泛应用于一二次融合智能断路器、线路运行状态智能分析装置、环网柜等各个设备中。该系列产品定位在为智能配电设备提供高可靠、稳定、安全的通信模块产品,保障了配电网智能设备的在线率及稳定、安全的通信。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在智能配电网领域,主要核心产品包括智能柱上开关、故障指示器等配电网智能设备,同时公司具有较强的行业业务经验积累,亦提供电力应用软件开发、配电网信息化服务等。
公司主要通过向以国有电力体系公司及电力行业民营企业为主的客户提供配电网智能设备和信息化服务等实现收入和利润。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智能柱上开关的技术优势明显,应用效果好,深受用户欢迎,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及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需要。公司配电网智能设备生产及配电网信息化服务类项目涉及到的采购模式如下:
配电网智能设备一般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部分原材料以采购为主,主要是电子元器件、锂电池等生产性原材料,以及钣金件、线缆等辅材;软件则由公司自主开发。
配电网信息化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和实施服务两类。针对软件开发项目,公司一般负责专项核心环节的技术研发,涉及市场已有的成熟技术等工序则外包给其他专业企业实现。针对实施服务类项目,公司主要负责项目整体管控、对接客户需求、项目整体进度和质量掌控。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适量库存”的生产模式。一般情况下,生产部门会根据销售部门接到的产品订单,结合原材料库存情况和车间生产能力,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针对通用化程度较高的模块、产品,采用适量备库生产方式。同时结合中标情况、合同签订情况、产品库存状态以及行业周期,提前生产一定数量的半成品作为备货库存,然后根据客户具体订单要求实施差异化组装调试等,既保证客户差异化需求,又满足客户交货及时性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采用自主生产与外协加工相结合的生产组织形式,核心零部件自行生产、常规部件采用外协的生产组织形式。
目前公司终端用户主要为电网体系下属各供电公司,公司采用以技术带动销售的营销战略,通过与地方供电公司开展技术交流、产品试点等方式,以技术方案、产品的实际运行效果来获得地方供电公司的认可,从而推动配电网智能设备的实际采购需求。公司多年来大批量产品现场应用及优异的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公司产品的高可靠性,也成为了公司产品扩展客户良好的名片。
公司主要客户为国有电力体系公司及电力行业民营企业等。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客户组织的招标、竞争性谈判或者商务谈判等方式取得订单。公司投标部负责搜集客户发布的各类招投标、采购信息,并积极参与投标或谈判。若项目中标或谈判入围,公司与客户签署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公司以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发活动。公司建立了总部研发中心和分子公司研发分部结合的研发体制,并制定了相关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
研发立项内容的选择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划并结合最终用户的实际需求确定,研发内容均具有一定前瞻性。研发流程主要包括研发项目立项、研发项目执行、研发项目结项或验收等三个阶段。项目立项时,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会根据市场调研情况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经公司管理层、研发、市场、财务等各部门综合评议。审议通过后,项目进入执行阶段,项目经理需对项目全面负责,包括方案制定、项目进度、经费及人员管理、绩效评价等。项目研发完成后,需对项目组织验收。
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历多个建设周期,“十三五”期间,“能源互联网”“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推动了智能电网快速的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国家电网公司确立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思想。面对新能源装机量的持续爆发,能够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的智能电网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加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配电网建设在如此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正朝着“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目标发展。
面对配电网设备总量大、发展速度快且不平衡、设备标准化程度低、市场化调节机制少等现状和客户多层次需求、清洁能源消纳等压力,传统配电网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新时期配电网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深入应用先进技术,从本质上提升配电网建设、运维、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能源转型需求。通过配电网设备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配电网的全面感知、数据融合和智能应用,满足配电网精益化管理需求,智能配电网呈现出物联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基本特点。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的背景下,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提升配电网智慧化水平成为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加大配电网智能终端部署、配电通信网络建设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并向低压配电网延伸,大幅提高可观性、可测性和可控性,提高配电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现代智慧配电网主要呈现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低碳、智慧融合”等特征:
智慧融合:配电网信息得以全面感知、各类新能源通过智能化设备及调控措施得以相融合、用户与电网之间建立起互动通道。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推进,新的需求及架构不断出现,从满足“现代智慧配电网”的建设目标考虑,涉及的主要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方面,涉及到配网智能终端结构设计、传感器研发、故障研判及切除故障时间、终端功耗以及接地故障研判准确率等方面;
另外,为全面提升配网全感知能力与透明化水平,夯实配电网数字化基础,强化数据采集、状态感知、数据融合等能力,亟需结合电力系统运行机理来提升“最小化精准采集”与“数字化计算分析”相结合的运算分析能力。
同时,配电网的运行监测和自动化过程中离不开传感器技术,也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点。互感器的产生至今已130余年的历史,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生产互感器,然而至今一些传统互感器固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如体积和重量、铁磁谐振、磁饱和、动态范围窄、线性度差、二次侧短路或开路造成安全隐患等等问题。业界从七十年代即开始尝试用电子式互感器取代传统互感器,但因存在小信号输出易损耗,线缆自身的容抗、临近效应、电磁干扰、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造成测量误差等技术难题,一直未大规模投入实际使用。
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的研判也是长期困扰电网公司的行业难题,此前电网公司传统处理方式为允许带故障运行两小时,通过逐条线路以及逐个开关拉停的试错方式找到故障线路及区段,该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停电的时间和停电范围,也加大了基层电网工作者的工作难度。为了加快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减少接地故障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危害,提高供电可靠性,国家电网从2019年起将接地故障快速处置列为重点工作任务。采用传感器替代互感器,提高小电流接地故障研判准确率等均是行业长期的技术难题,并不容易解决。
公司主要从事配电网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力应用软件研发、实施等信息化服务。
公司在2015年就开始了智能开关的研发,到目前为止公司智能开关产品已经发展了5代,从深度融合已经研发出全融合的产品,在融合程度、精度方面更高。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公司主营产品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投入正式运行的智能开关已达数9万余套,且整体运行情况良好,说明了公司产品已经完全满足了大规模批量长期实际应用的条件,这使得公司在行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公司在发展中非常注重在研发、知识产权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包括一次技术、二次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在内的核心技术能力,这是公司能够取得技术及产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在这些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始终保持对这些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以及新技术的研发。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16项发明专利,且均为与公司核心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专利。
综上,公司研发团队、产品实际应用积累经验、专利技术等方面均具有较强优势,在行业中仍处于智能配网产品研发的头部企业地位;后续公司仍将会持续投入,保持公司在研发、销售、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健康与快速发展。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方向发生的行业发展趋势更加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已经正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从技术发展、产业及业态发展几个方面来看,公司都是具有相应积累和优势的。
2020年,我国向国际社会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有效实现可再生能源较快替代化石能源,有效实现新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更大份额,有效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根据国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按照国家“双碳”目标及电力发展规划,预计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到2050年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2021-2035年是建设期。新能源装机逐步成为第一大电源,常规电源逐步转变为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电力系统总体维持较高转动惯量和交流同步运行特点,交流与直流、大电网与微电网协调发展。2036-2060年是成熟期。新能源逐步成为电力电量供应主体,火电逐步实现净零排放,成为长周期调节电源。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交直流组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系统储能全面应用、负荷全面深入参与调节,发电机组出力和用电负荷逐步实现全面解耦。为此,国网提出要实现3个方式和3个模式的转变。在公司发展方式上,按照“一体四翼”发展布局,由传统电网企业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变,积极培育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在电网发展方式上,由以大电网为主,向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融合发展转变,推进电网数字化、透明化,满足新能源优先就地消纳和全国优化配置需要。
国网公司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开创性的战略性工程,坚强电网是基础,源网荷储协同是关键,推动科技创新是引领,发挥制度优势是保证”。
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既重申了新能源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也正视了电网的中枢平台地位。近年来,受电源、用户两端挤压,处于中间环节的电网加速向源、网、荷协同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源荷互动”。这无疑需要提升配电网的综合承载能力、供电保障能力和普遍服务能力。
配电网涵盖电力生产、传输、存储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具备能源互联网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当前,随着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等大量接入配电网,负荷正从单一用电向发用电一体化方向转变,这为电力系统局部用电平衡、运行方式安排等带来新挑战。新能源更大规模发展,也要求负荷侧提供柔性调节能力,以实现“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的转变。
配电网领域也被认为是数字化赋能的一个关键领域。新增投资有利于深化采集感知,加强配电网感知终端建设,并向用户侧延伸拓展,建设与配电网智能调控、智慧运检、智慧用电等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感知基础设施,从而提升电网实时感知、广泛互联、安全可控水平,助力电网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
公司坚持在核心技术环节的独立研发和实施能力,以同源技术深度拓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推动公司整体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在接地及短路故障研判技术、智能型就地馈线自动化技术、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放大技术、一二次融合技术、电压传感器技术、电流传感器技术、高压电容取电技术、超低功耗技术、快速分闸技术、自适应控制的接地研判技术、联动控制技术、5G通信技术应用、北斗通信技术应用、量子加密技术应用、电力专网通信、自动测试技术、以及一次开关设备核心技术及智能化等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发,建立了涵盖产品研发、软硬件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在报告期内继续与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联合实验室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研发实力。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稳定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完全自主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证了公司产品研发紧跟智能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产品研发保证。
随着“电力物联网”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公司多年来研发积累的核心技术符合行业需求发展趋势。目前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研发重点分为两个方向:
(1)不断提升现有产品性能,用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业务场景应用的电网用户使用需求:近年来,公司持续在物联网智能感知、边缘计算和工业集成技术方面投入、深化和迭代,保持公司核心产品在物联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的先进性表征和优势,现已形成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柱上开关的完整产品线kV等电压等级及北斗、电力专网、5G通信及量子加密等应用场景的产品。
(2)前瞻性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研发:公司围绕现有核心技术及大量应用经验,持续挖掘用户需求,拓展和丰富产品线以解决在能源互联网场景下的电力业务应用需求。公司在新型接地故障消弧装置、共箱式环保气体柱上开关、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环网柜等方面积极开展研发,多项新产品已经取得第三方机构检测报告。
另外,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上海市级“一二次融合智能柱上开关标准化试点”项目以高分通过验收。标准化工作是公司的一项长期工作,公司将继续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深化推进标准实施和持续改进,确保在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上保持领先地位。公司参与起草编制的团标(T/CESkV智能配电柱上开关通用技术条件)入选了“工信部2022百项团标应用示范项目”;公司主导编制的团标(T/SIOT021-2021电力通用通信模块技术要求)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团体标准典型案例——优秀案例”的荣誉。这些标准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相关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发挥了公司在电力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相关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报告期内,公司针对产品在实际应用的新需求对相关产品进行升级,升级技术包括深度融合技术、5G/量子加密通信技术、国产化芯片设计等。目前已经完成内部验证并挂网运行,具体项目和产品如下:
线路运行状态智能分析装置:交流传感器工艺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整体的精度和绝缘局放水平都有所提升。智能分析装置终端通过硬件和软件算法优化,再次提高配电网电缆线路接地故障研判准确性,使产品的整体应用更加可靠和智能。
基于北斗通信的智能柱上开关:随着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逐步建设完善,已完成具备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的可行性。经过我们联合开发测试,北斗通信模块数据上传频率加快一倍以上,数据实时性大幅度提高。整体提高了我们北斗产品在恶劣通信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更高要求的馈线G通信的智能柱上开关:在原有5G通讯的基础上提高终端充电效率,并对硬件优化降低功耗;终端的部分主要芯片采用国产化,提高国产化应用,同时也新增断线保护、温度采集等功能。5G通信的智能柱上开关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整体提升,满足更广大的市场需求。
基于量子加密通信的智能柱上开关:量子加密通信可以避免传统通信被窃听的风险,从而大幅度的提升通信安全系数,实现基于物理加密的保密通信,同时还具有时效性高、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能力强等优点。产品在量子加密通信和终端电源控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优化处理,极大降低了整机功耗,提高了配网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基于电力专网通信模块的国产化替代:核心芯片均采用国产化方案设计,通过各种功能性能测试并实际批量挂网运行。
公司在上海、福州、泉州、哈尔滨和南京均设有研发团队,从事配电网智能设备、信息化开发及服务、IoT通信模块等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公司研发团队共计109人,占全公司人员比例为21.71%,核心研发团队稳定。公司通过提高薪资福利,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等方法增强核心研发团队稳定性,并充分发挥各研发团队技术协同性,以协同聚合力,在深化原有功能基础上进行产品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锁定现有用户的深度应用,并挖掘新用户的发展潜力。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与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研发合作关系。
公司多年来致力于配电网智能化产品研发及生产,截至报告期末,智能柱上开关累计投入运行9万余套、故障指示器累计投入运行18万余套。大量的产品运行给公司不断优化完善产品、升级算法提供了大量的线.产品质量和性能优势
公司通过优良的生产工艺、自动检测手段、良好的选材和较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公司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执行,以保障产品品质。公司产品多项性能指标均高于行业标准及同行业产品,能够满足严苛的运行环境要求。
公司自创立之日起就将自身定位于创新型、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型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呈现出与传统企业相区别的特点。公司深度分析和判断电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智能配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设计和开发能解决电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痛点的产品,以解决用户需求作为营销基础,避开“红海产品”竞争。
公司以技术和产品作为营销的驱动因素,避开了传统产品营销的弊端,有效地扩大了营业收入规模,同时增强了用户粘性,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公司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均具有专业的教育背景和多年行业从业经验,参与过行业内多项研发项目和标准制定等,对配电网智能设备和信息化服务领域的行业现状、管理模式、技术研发等均有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能基于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动向制定符合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以丰富的营运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能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持续的驱动力。
通过进一步完善财务ERP、运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智能制造四大信息化手段,建立并不断优化精益管理平台,加快推进公司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以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包括一次技术、二次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在内的核心技术能力,这是公司能够取得技术及产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若这些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以及新技术的研发成果失败或低于预期,亦不能在短期内攻克,将会给公司后续技术及产品的领先地位造成影响。
公司多年来通过大力投入,吸引人才,并积极开展与高校的合作,聚焦在公司主营方向开展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储备,借助公司已取得技术优势,公司已经形成清晰的研发方向,并按计划开展研发,已经取得部分成果。
公司目前研发生产的产品等涉及的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已通过申请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形式加以保护。由于公司申请的专利中尚有部分未获得核准,其他未申请专利的技术不受专利法的保护,存在公司核心技术被泄密和窃取从而影响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可能。
公司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加强核心人员稳定性的同时,严格管理内部研发流程,减少技术外泄的可能。同时,设置专门团队积极申请相关专利。
报告期内,国家电网是公司最大的用户。如果未来国家电网的投资力度减弱、削减配电网领域的采购量和采购金额,或者国家电网的技术偏好、采购政策发生变化而公司并不能快速调整,都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造成不利因素。
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大研发,通过产品技术含量及实用性以提高用户对产品依赖度,同时积极开拓其他电网公司,如南方电网、地方电力公司等。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若未来公司不能持续优化客户区域结构,将对公司未来营业收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配电网智能设备。其中智能柱上开关和故障指示器为公司主要产品,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公司已加大新产品的系列研发以及持续完善升级,进一步打开未来的市场空间。
由于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和公司业务模式的原因,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74,559.26万元。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困难,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回款管理,加快业务回款进度,继续扎实经营,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45,837.18万元。若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存货跌价或存货变现困难,将给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重视存货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存货的管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防范存货跌价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50.40%,处于较高水平。随着配网智能化“一二次融合”设备市场需求、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逐步加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大环境导致的交货影响等,未来公司若不能保持技术的迭代升级和产品的持续创新,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公司将加强市场开拓、项目管理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强产品研发,并在原材料采购、项目交付等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司经营稳定。
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最终用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对电力行业的投资政策和投资力度将影响着整个行业及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进而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国家电网投资情况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行业发展态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近些年看在保持总体平稳增长的同时,也呈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进而会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的稳定性。公司将密切关注该行业的周期波动风险,并做好合理的应对。
公司所处的电力物联网智能配电领域是我国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环节,行业发展与国家的宏观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国家对电网投资直接影响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及发展趋势,而电网投资又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行业发展态势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若宏观环境出现影响国家电网投资的不利因素,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针对宏观环境可能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公司将从内、外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对内提升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提前储备前沿技术,提升内部效率,控制成本,随时做好应对准备;对外则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提前根据情况作出调整。
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历多个建设周期,“十三五”期间,“能源互联网”“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推动了智能电网快速的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国家电网公司确立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思想。面对新能源装机量的持续爆发,能够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的智能电网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加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配电网建设在如此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正朝着“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目标发展。
面对配电网设备总量大、发展速度快且不平衡、设备标准化程度低、市场化调节机制少等现状和客户多层次需求、清洁能源消纳等压力,传统配电网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新时期配电网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深入应用“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从本质上提升配电网建设、运维、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能源转型需求。通过配电网设备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配电网的全面感知、数据融合和智能应用,满足配电网精益化管理需求。
公司瞄准破解当前配电网故障管控和处置的痛点,坚持“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柱上开关”的研发与应用,融合边缘计算作为分布式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和IoT通信技术实现配电网设备物联,同时破解传统“互感”技术壁垒,应用新型传感器,将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取电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线损测量模块深度融合到开关本体及其控制终端上,力求终端就地信息采集、就地边缘计算、就地动作执行、就地自适应控制等功能,实现单相接地选段跳闸、分级配合、定值自适应整定、故障快速就地处置隔离、设备全监测、全感知等配电物联网应用目标,从而快速复电、改善用户体验、提升配调管理质效。
从2016年,宏力达推出“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柱上开关”,并通过大量的产品在现场长期运行取得了非常好的运行效果,这使得宏力达成为智能配网领域备受关注的公司。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内对一二次深度融合相关技术研发的发展。根据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制的《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0年、2021年、2022年),国网公司对一二次融合智能柱上断路器的协议库存采购数量近三年呈现明显的增长,2019年国家电网配网设备协议库存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招标数量已经首次超过传统柱上断路器数量。“一二次融合设备”将成为新周期下配电网智能设备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整体而言,根据目前全国电网建设情况来看,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背景下,智能电网建设将迎来新的周期,未来对于物联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设备需求将有较大增长。
公司产品尤其是“一二次融合”智能开关基于传感器全感知、终端“边缘计算”与主站“站端协同”,实现配网故障管控“全精准、多级差、自适应、深交互”,符合智能电网新周期建设的需求,公司产品也将在新周期中发挥更强的竞争优势,实现更好的销售。
随着智能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电网企业对配电网高可靠性、智能化及数字化程度的要求快速提升,建立配电网对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及消纳的能力也将成为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同时,随着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等大量接入配电网,负荷正从单一用电向发用电一体化方向转变,这对电力系统局部用电平衡、运行方式安排等带来新挑战。
智能配电网行业正处于需求与技术大发展、大变革期间,也必将蕴藏更多发展机遇。宏力达一直致力于配电网智能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领域,将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作为主要业务目标,通过智能化设备及成套解决方案来实现对配电网线路故障的准确研判、定位和隔离,以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围绕主业,公司将在配电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领域进行战略部署,充分利用公司在人才与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沉淀积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向行业的纵深不断发展,充实公司发展动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公司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投入、锐意进取:
1.紧密跟踪智能电网数字化转型及现代智慧配电网发展的趋势,了解用户实际业务需求的变化,并深入研究行业管理方向,开展技术预研方向的人才与技术储备,提前做好产业化、产品化的准备工作;
2.随着新能源方向的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也蕴藏着大量的需求,公司将积极跟踪新能源需求的发展,并在新能源并网等方向开展战略布局,借助行业合作伙伴以加快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速度,同时实现公司与合作伙伴在新能源及智能配电网方向相互赋能;
3.公司也将借助后续陆续投产的募投项目的加持,提升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并联合供应链合作伙伴,开展面向配电网、物联网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的基础研发,以期在基础技术上实现更深厚的储备;
4.在现有推广产品研发迭代方面,公司正基于现有产品进行平台型、生态链产品的研发,公司正在研发的系列新产品均为围绕配电网运行中故障研判与隔离、线路运行与分析等焦点问题展开,并将现有产品线从架空线路拓宽至电缆线路,逐步构建公司的智能研判、智能分析平台,实现产品之间的链式生态。
宏力达在未来将持续聚焦在智能电网数字化转型领域,紧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并以“提升配电网智能化程度”为使命,在“追求卓越、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下,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完善管理、技术团队和管理体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成为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知名企业。
用户的业务发展趋势以及实际需求是产业发展布局的关键要素,围绕智能配电网当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给配网管理、维护带来的新挑战开展工作将成为公司后续重点关注的的内容,进而以智能配电网业务需求发展为核心,在人才储备、技术预研、市场跟踪、公司品牌塑造等方面开展工作。
公司经过多年在主营业务上的积累,在一二次融合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高压绝缘技术等领域实现了大量积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创新。公司现有大量产品在用户现场运行,为公司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电网实际运行案例,这些沉淀都为公司后续在现代智慧配电网及新能源领域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所有经营活动必须与最终用户业务发展趋势保持同步,甚至适度超前,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清晰明确,才能有效组织起公司架构有的放矢,做到当用户新的需求出现了,公司能够及时拿出相应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当前的产品克服了传统柱上开关的种种弊端,将接地故障研判的准确率提升到90%以上,同时为配网维护人员提供了可靠的“选线、选段”的条件,较为充分的解决了配电网维护领域的行业痛点。公司充分意识到目前的行业机遇,并不断向高端突破。
公司对已批量供给用户的一二次融合智能开关进行不断优化迭代升级的基础上,也针对用户新的需求研发了系列产品,包括基于5G通信版本、基于量子加密版本、基于北斗通信版本、基于电力专网通信版本、20kV版本、计量型等版本的智能柱上开关,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需求。公司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在产业链条的横向和纵向开拓、完善产品并积累技术。
公司募投项目包括泉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上海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其中,泉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于2022年9月结项,上海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也正在推进中。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能制造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提出,智能电网领域充满了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同时也要加强产品智能制造水平。
募投项目投产后可以使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助于公司对客户的需求快速响应,并提供高可靠性的产品,使用户粘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公司现有上海研发团队、哈尔滨研发团队、福州研发团队、泉州研发团队、南京研发团队,并通过相互协作达到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及服务的持续发展,但随着现代智慧配电网的发展,未来发展所涉及的技术储备需要更广泛领域的人才,需要公司在人才团队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夯实公司人才梯队。
截至报告期末,智能配电开关累计投入运行9万余套、故障指示器累计投入运行18万余套,涉及多个省电力公司用户。后续公司将加强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团队的建设,面向成熟客户提供产品应用层面的技术支持,使公司产品更深度地发挥设计功能,增强现有产品应用效果,从而使用户体验得到更进一步提升,增加用户新订单的市场机会。
后续公司将借鉴现有市场推广经验,加强市场团队的建设,服务好成熟客户,积极开拓其他客户。同时,通过加大市场宣传、产品推介等方式将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广向陌生用户。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在国网公司范围内,后续也将开展南方电网的市场推广活动。
除电网企业用户之外,公司产品在技术及现场实际应用效果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使得相应产品和技术也具有向其他领域推广应用的可能。后续公司也将组织团队开展产品在其他应用场景的推广工作。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宏力达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