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4-09-17 03:58:38   阅读量:1

  配电网是人民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关键环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支撑。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新型源荷的高比例接入,以及微电网、综合能源、虚拟电厂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近年来,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聚焦配电网领域原创技术攻关,全力支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配电网仿真计算分析平台,支撑多地的新型配电系统建设。

  分布式光伏是配电领域绿电利用的主要途径,但其单体规模小、布局分散、波动性强,传统调控手段不能够满足需求。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年均增速超过50%,配电运行人员难以准确掌握该地区全量分布式光伏的运作时的状态。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出了多时间尺度、多电压层级协同的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调控技术,实现了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帮助配电网运行人员“睁开眼”“伸出手”,提升分布式光伏的就地消纳水平。

  新型源荷发展也许会出现局部集中、整体不平衡的现象,使得配电网不一样的区域、不同线路间的负载率差异较大,常常会出现设备容量“不够用”和“用不了”的问题,不利于配电网整体质效提升。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构建了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体系,研制出国际首套相应柔性互联电力电子装备,并在天津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落地应用。项目投运后,示范区电网负载均衡度达到99%以上,电网供电能力提升近40%,重要工业公司实现“零停电”。

  在河南省兰考县,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提出了面向多能耦合互联的配电网规划运行技术,并在兰考县构建了以电能为“中转站”的能源综合利用体系,秸秆、生活垃圾等得到循环利用。

  在河北省白洋淀景区,当地全年接待大量游客,绿色出行充电、酒店文旅用电等均对电网高可靠供电提出切实需求,但景区电网设施新建难度大。随着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就地就近利用新能源成为保障景区高可靠供电需求的一条新路径。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白洋淀景区建设了主动支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发挥储能“充电宝”作用的同时,可为电网电压频率提供支撑,实现新能源的就地利用和电力供需的“自平衡”,有力保障区域内高可靠供电需求。

  本报记者 喻思南《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9日 第19 版)

  配电网是人民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关键环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支撑。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新型源荷的高比例接入,以及微电网、综合能源、虚拟电厂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近年来,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聚焦配电网领域原创技术攻关,全力支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配电网仿真计算分析平台,支撑多地的新型配电系统建设。

  分布式光伏是配电领域绿电利用的主要途径,但其单体规模小、布局分散、波动性强,传统调控手段不能满足需求。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年均增速超过50%,配电运行人员难以准确掌握该地区全量分布式光伏的运行状态。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出了多时间尺度、多电压层级协同的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调控技术,实现了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帮助配电网运行人员“睁开眼”“伸出手”,提升分布式光伏的就地消纳水平。

  新型源荷发展可能出现局部集中、整体不平衡的现象,使得配电网不同区域、不同线路间的负载率差异较大,经常出现设备容量“不够用”和“用不了”的问题,不利于配电网整体质效提升。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构建了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体系,研制出国际首套相应柔性互联电力电子装备,并在天津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落地应用。项目投运后,示范区电网负载均衡度达到99%以上,电网供电能力提升近40%,重要工业公司实现“零停电”。

  在河南省兰考县,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提出了面向多能耦合互联的配电网规划运行技术,并在兰考县构建了以电能为“中转站”的能源综合利用体系,秸秆、生活垃圾等得到循环利用。

  在河北省白洋淀景区,当地全年接待大量游客,绿色出行充电、酒店文旅用电等均对电网高可靠供电提出切实需求,但景区电网设施新建难度大。随着分布式光伏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就地就近利用新能源成为保障景区高可靠供电需求的一条新路径。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白洋淀景区建设了主动支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发挥储能“充电宝”作用的同时,可为电网电压频率提供支撑,实现新能源的就地利用和电力供需的“自平衡”,有力保障区域内高可靠供电需求。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配电系统的重大变革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下一篇:国网福建电力展开智能交融终端档案同源建造 推进台区数字化建造和数据同享